tags: 藏象/腑
pages: 088 089
胆、胃、小肠、大肠、膀胱、三焦的六腑之间的关系,主要体现于对饮食物的消化、吸收和排泄过程中的相互联系与密切配合。
饮食入胃,经胃腐熟而成食糜,下传小肠。小肠受盛,进一步消化,并在胆汁的参与下,泌别清浊,清者(水谷精微)由脾转输以养全身;其水液经三焦渗入膀胱,膀胱贮藏尿液,及时排泄经气化作用排出体外;浊者食物残渣下传大肠,经燥化与传导作用吸收水液,形成粪便,由胃气下降和大肠传导通过肛门排泄。三焦不仅是水谷传化的通道,更重要的是三焦气化,推动和支持着六腑传化功能的正常运行。六腑传化水谷,虚实更替,完成受纳、消化、吸收、传导和排泄过程,宜通而不宜滞,故《素问·五藏别论》
有“胃实而肠虚”“肠实而胃虚”的论述,说明饮食物在胃肠中必须更替运化而不能久留,故后世医家有“六腑以通为用”“腑病以通为补”之说。
六腑在病变上相互影响,如胃有实热,津液被灼,可致大肠传导不利而见大便燥结。大肠传导失常,肠燥便秘也可引起胃失和降,胃气上逆,出现嗳气、呕恶等症。胆疏泄不利,常可犯胃,出现胁痛、恶心呕吐苦水、食欲不振等症。